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地方要闻
苏州全面防控农村集体“三资”运行廉政风险
发布时间:2017-08-25  浏览次数:   来源:  

2017年8月25日         来源:新华日报

 

    苏州村级集体经济整体实力雄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市96个镇(街道)、1285个行政村的农村集体总资产达到1720亿元,村均年稳定收入达到801万元。与经济高速发展不相协调的是,随着苏州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些地区“撤村建居”后,依然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政经合一”传统管理体制。两头兼顾能否保证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农村资金在运行中是否能得到有效监管?“三资”运行中的廉政风险点是否能积极防控?

    今年年初,省纪委要求在全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专项治理工作,苏州市纪委顺势而为,全面总结枫桥等地探索经验,在全市下辖10个区、市推行“政经分开”改革试点。

    起源于苏州枫桥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乡镇的“政经分开”,在2015年被纳入国务院颁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2005年起,苏州市高新区枫桥街道先后撤销了24个行政村,组建了7个社区和24个村股份合作社。7个社区承担行政事务,成为“纯管理”的服务平台。农民享受农龄折股,24个村股份合作社转型为“纯经济”的富民平台。十年时间里,枫桥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340元,分配股红4667万元,累计分红3.87亿元。全镇优质资源向村(社区)倾斜,2016年,24个村股份合作社实现净收入5232万元,比改革前增长12倍,形成了“政府有税金,合作社有租金,村民有股金”的“三金”经济格局。

    与此同时,昆山市花桥镇也在积极探索,推出选民资格、组织功能、财务资产、议事决策、人员管理等“五分开”制度。入社农民实行属地化管理,在社区居委会的管理体制下享受公共服务。村级集体资产实行委托集中管理,由专业公司集中经营管理后,将资产经营所得按标准分配到村合作社,再由村合作社负责发放到相关居民,保障村级集体资产的良性运作。

    在总结各地探索经验基础上,今年上半年,苏州颁发《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重点工作指导要求》,围绕“政经分开”作出进一步要求:明确权责关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推进组织机构分开、推进资产管理分开、推进财务核算分开、完善细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合理安排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承担比例。明晰的要求,统一的指令,拉开了苏州“政经分开”改革试点大幕。

    财务分开是苏州各地“政经分开”的主要内容。社区和合作社分设账簿后,对社区和合作社的资产进行了界定,把经营性资产划归合作社;对双方承担的经费项目进行了界定,把居民管理开支、服务开支划归社区,集体资产、资源经营支出划归合作社。这样,社区由财政预算拨款,支出各类管理开支;合作社主要靠出租集体资产、资源取得收入,获得的收益由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得益。为了防止股份合作社因缺乏监管导致集体资产流失或产生其他腐败现象,苏州市纪委要求试点区域统一实行账目委托代管,不断强化财务规定,形成报、批、审三级财务管理制度,对基建项目、企业合同、开支审批进行严格监管。要求对股份合作社的经营情况、财务情况进行公开,接受股民监督。对外投资领域,要求实行“一看二审三评”三级流程,通过提高过程的透明度,避免决策失误,杜绝私权腐败。

    “最近开车回家车位好找多了,感谢政府帮我们小区增加了这么多停车位。” 采访中,昆山市花桥镇集善新村居民冯伟华介绍他的切身感受。集善社区是在原集善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社区,辖区内安置了原来七八个自然村的村民。“政经分开”后,社区只承担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精力都放在了管理和服务上,全心做好社区居民背后的“大管家”。为了满足居民需要,社区加大力度进行停车位改造,先后为集善新村新增停车位207个,为另一小区新增停车位27个,共涉及工程资金约186万元。“以前新建公共设施或者改造工程,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有没有经费,能不能弄。现在‘政经分开’后,财政承担我们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支出,只要是切实为百姓做实事的事情,按照相关程序申请资金,就可以迅速启动。”集善社区党总支书记介绍说。

    试点中,为规范集体资产操作流程,苏州市纪委以日常督查和专项督查形式,对农村富民载体是否有效履行经济职能进行监管。“我们主要是在社区居委会和股份合作社各司其职的基础上,为改革铺好纪律轨道,设好边界。”市纪委负责同志说。

【打印此文】【加入收藏】【关  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江苏省委农工办 江苏省综改办 江苏省农委
建设单位:江苏省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南京南大尚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江苏省委农工办 025-83391395 江苏省信息中心 025-86631399
Copyright 2014-2015 jsn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苏ICP备14007976-2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